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县政府工作报告及规划信息

2016年偏关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8-03-11 18:48       大    中    小      来源: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825日在偏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曲俊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总量不足、发展基础薄弱、脱贫任务艰巨的落后县情,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反腐倡廉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苦干、砥砺奋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实施“双五”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历史机遇,加大攻坚力度,全县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1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5.03亿元,增长56.4%,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36%;固定资产投资由十一五末的7.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6.4亿元,增长238.5%,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7.6%;财政总收入连续跨过2亿、3亿、4亿元大关,一度与五寨县持平,超越神池、岢岚、定襄和静乐。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黄万公司退税分税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2015年全县财政收入仍完成3亿元,比“十一五”末增收0.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6%;公共预算收入2015年完成1.8亿元,比“十一五”末增收1亿元,增长125%,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6%;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015年完成18801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9.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完成5620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9.4%,“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6%。 

  ——过去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最快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项目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一二三产实现融合发展。实施项目强财战略,发展后劲持续积聚。先后引进焦煤、华能、大唐、龙源等28家企业集团,逐步补齐了偏关项目建设的“短板”,改变了自引黄工程入驻以来偏关20多年再没有大项目、大企业、大公司进驻的历史。先后落地煤炭项目21个,年设计煤炭运量达4600万吨以上;建成华能、大唐2个装机1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并实现并网发电;另外4家风电企业、21家光电企业签订框架协议,4个风电项目设计装机容量45万千瓦,21个光电项目设计装机容量233.6万千瓦。其中,华能公司2万千瓦光电项目已部分建成并网发电。全县“洗、选、储、售”一体化发展的煤炭产业体系和“保障水电、扩大风电、新上光电、推进火电”的电力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巩固传统农业,发展杂粮种植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2011年“全国杂交谷子生产技术集成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出台了新建温室大棚每座补贴12000元,调产棚每座补贴7000元等6项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全县日光大棚发展到1300余座,实现了电动卷帘机全覆盖和“无公害”蔬菜被农业部认证等5个方面的新突破;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白水大杏和仁用杏为主的经济林。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在全县大面积推进经济林的发展规划和经济林发展“48”字方针,10个乡镇5年发展经济林4万余亩出台了《偏关县羊产业发展“三补一贴”实施办法》,羊饲养量由2011年的45.6万只发展到2015年的85.3万只,年均增长率13.34%。2015年,我县小米、羊肉两农产品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特色产业的强势发展,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新局面。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围绕黄河、长城、古堡、地道等特色,挖掘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全力打造老牛湾—乾坤湾—黄河水利枢纽—护宁寺—红门口“五大景区”。老牛湾村实现新的历史定位,2013年被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建设部三部委评为山西唯一的3A级中国传统古村落。2014年,老牛湾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7月,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的乾坤湾“一区八景”工程全面完工,正式向游客开放。护宁寺景区一期工程全面完工,恢复元代古寺护宁寺,建成烽火台参观点、枕河戍边雕塑,修复长城100米,修缮恢复敌台1个,寺沟西口水路码头基本完工,寺沟景区已雏形。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积极推进,被专家学者称为“全国最长且保存最完整”的战备地道目前已改造完善1650米,水泉营古道、古牌楼、古戏台修复完成,水泉营历史文化展、晋北地区民俗展和广场雕塑已全部竣工,即将向游客开放。我县以古军事文化旅游为精髓,以黄河风情旅游为特色,以生态休闲旅游为补充的特色旅游之路正在逐步形成。 

  ——过去五年,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人居环境变化最大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坚持特色兴城战略,围绕古城特色,县城为龙头,致力做优县城、做特城镇、做美乡村,形成县、镇、村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修编完成了县城排水防涝规划、偏关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13个建设和保护规划恢复了西山护城楼,新建万世德广场,修缮中大街鼓楼,建成南北古牌楼,偏关“东有文笔塔、西有护城楼、中有钟鼓楼、北有五牌楼”的古城新格局初步成型。建成并启用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二级汽车站、第二热源厂,拓宽东门街,改造文化广场,硬化小街小巷,亮化城区街巷,市政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老营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县城创卫也于2015年全面启动,目前软硬件建设各项工作正在同步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1776万元,解决了115个自然村、30426口人、10所学校、3190名学生、984头大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5280万元,实施“一村一井”工程,打钻深井132眼;完成56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和农村“五件实事”全部完成,农村基本实现了“环境更靓丽、出行更方便、就近能购物、活动有场所、养老有保险、就医有保障”。此外,县内高速公路、县城外环路、西北循环路建成通车,209国道“三改二”工程也于2015年开工建设,同时准朔铁路正在加紧推进,境内铁路、高速、国道、省道、县乡道四方通达的交通格局基本成型,区位优势明显改善。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公共服务体系,民本民生持续改善。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完成48个村的整村推进,对247名农村困难家庭贫困大学生、669名农村困难家庭高中生进行资助,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1亿元,贴息124万元在3个乡镇10个贫困村投资3893.27万元用于产业发展,1130户贫困户、3997口贫困人口益。“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25391人的脱贫任务。全面落实“两免一补”、高中和中职困难学生助学金等政策,实行中职教育免学费全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5年累计二本以上达线765人。进一步强化卫生计生工作,落实计生人均经费,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县医院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新建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个乡镇综合文体活动广场,全部配备了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248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农村体育场所全覆盖每年组织“送戏下乡”10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近3000场“十二五”期间累计安装“村村通”、“户户通”卫星接收设备16605套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保能力逐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创业培训6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242人,城镇新增就业7770人,再就业人数达到31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养老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全部按照新标准足额兑现,参保率稳步提高。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资金1.2亿余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新一轮调资工作全面完成,干部职级并行、乡镇干部补贴、干部带薪休假等制度全面落实。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新造林29万亩,通道环城绿化200多公里,新增园林村庄158个,建设城郊型森林公园2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5.86%,在发扬“右玉精神”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成功创新了“偏关绿魂”。2013年成功承办全市造林绿化现场会;2014年偏关县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旱区造林绿化现场会并进行典型发言;2015年全省造林绿化忻州现场会在我县胜利召开。此外,全县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县域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各项约束性指标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过去五年,是我县深化改革、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增强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千方百计地抓改革、稳增长,强力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法治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积极做好省市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承接工作,共计落实和承接省市下放、取消、调整事项214项,其中: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4项,下放年审年检事项2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项,取消年审年检4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4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9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事项108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31个部门确定了县级行政权力事项3406项、责任事项30630项。全面完成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教育科技局等部门的机构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取消药品加成,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启动运行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对全县52个涉及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认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3件、政协提案147件。 

  此外,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统计、审计、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十二五”期间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县”、“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红旗县”、“全省畜牧兽医工作先进县”、“山西省爱国卫生先进县”、“全省文物工作先进县”、“山西省林业‘六大’工程先进县”、“省级平安县”等国家及省部级荣誉,其中“全省双拥模范县”是我县作为无驻军县连续第七次获得的荣誉。除此之外,经过我们积极争取,我县被列入全国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全省教师周转房试点县、全省“一村一井”工程试点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县、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县、全省20个养羊重点县和“一县一业”县。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来的工作,发展有目共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十二万偏关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向驻偏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驻偏单位,向所有关心、关注、支持偏关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使命任重道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缺乏大项目支撑。全县GDP总量不足全市的4%,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的县情特征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发展不足、结构单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6家,且电力企业一支独大,对市场和资源的依赖性较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增收致富压力仍然较大;文化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还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小城镇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总量偏小,可支配财力不足,保民生、保运转、保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全县尚有贫困人口2.54万人,贫困区域广,贫困程度深,攻坚难度大,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艰巨的任务和最难啃的“硬骨头”,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坚持不懈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工作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偏关经济社会承前启后、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的重要加速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既有严峻考验,更逢发展机遇。一方面,“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中央到省、市,对脱贫攻坚重视支持力度空前,政策红利叠加释放,我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必将得到更大的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全县上下打响项目强财攻坚战,煤炭、电力等产业项目已初见成效,今后几年陆续将有大批项目投产运营,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境内铁路、高速、国道、省道、县乡道四方通达的交通格局基本成型,制约我县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初步破解,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改善。第三,在这些年的实践过程中,我县逐步形成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士气很旺、劲头很足,这是我们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的宝贵财富。我们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十三五”的工作做得更好。为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放眼全局、统筹谋划、培植优势、奋力赶超,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我县“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个关键、两手硬”总要求,全面落实市委“1661”发展战略,按照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坚持项目强财、产业富民、特色兴城、旅游活县、实事惠民“五大战略”不动摇,对标前行,苦干实干,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建设;坚持严实并举抓党建,提升完善党员素质提起来、党员作用强起来、党内生活严起来、基层组织实起来、党的旗帜飘起来“五个起来”工程,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新偏关这一大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 %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其他各项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之内。实现全县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实现统筹推进,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稳定的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在共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施“12895”脱贫攻坚策略为抓手,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各类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精心实施好九项脱贫攻坚工程。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实现8387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对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山庄窝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完成1774名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对三北防护林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其他生态脆弱区的贫困群众,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同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延长补助年限,为416名贫困群众开辟新的增收脱贫途径;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教育救助,实现中职、高职和大学(二本以上)教育救助全覆盖。通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持3494名贫困人口脱贫;对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群众及时给予有效救助,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政策兜底脱贫。通过政策兜底,完成384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到2019年,全县10 个乡镇91个贫困村整体脱贫,9867户、25472名贫困人口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二)着力推进三产融合,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千方百计做强工业支柱产业。在确保黄万公司水电、华能风电、晋电化工等骨干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强势推进偏关县煤电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带(区)建设,加快发展已落地的21个煤炭物流项目和华电偏关2×110万千瓦火电项目,打造产业集聚优势,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把偏关建成晋北地区重要的煤电新基地。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已签订框架协议,总装机278.6万千瓦4个风电项目和21个光电项目。以云峰制砖,广盛恒涂料等企业为依托,推进对煤矸石、粉煤灰和冶金废渣的综合利用,打造一批新型建材企业,着力构建系列化、多元化的新型建材产品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新型建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元。 

  千方百计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围绕绿色作文章,围绕特色谋发展,巩固和增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广小杂粮种植、发展设施农业、扩大经济林面积、发展舍饲养殖、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做优做强“杂粮之县”品牌,扩大杂粮种植面积,优化品种,提高单产,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使我县以“一薯(马铃薯)、三麦(莜麦、荞麦、藜麦)、三米(小米、黄米、糜米)、四豆(豇豆、绿豆、豌豆红芸)”为代表的耐旱抗旱型杂粮种植总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同时,注重引进新品种,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油牡丹、万寿菊、藜麦、“363”葵花等优质品种的种植。利用好小米、羊肉两种农产品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优势,放大品牌效应。围绕特色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好以老营为中心辐射关河沿线的日光节能温室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打造全市设施农业示范县。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种改良,在窑头、陈家营、新关、天峰坪、老营等乡镇建成以反季节蔬菜、优特水果为主的万亩瓜菜水果基地和南北两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集雨微灌生产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县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瓜果蔬菜面积要发展到3万亩以上。大力推进以舍饲养殖为主的规模健康养殖业。通过基地推动,龙头带动,科技促,推进舍饲养殖走科学化、健康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力争“十三五”末羊发展到120万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5个,规模养殖场30个,畜牧业纯收入达到3.6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4300以上使以舍饲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壮大林果增收产业。建立专业化优种苗木繁育基地,推广优质高产、绿色安全的综合集成栽培技术,发展干鲜果“一村一品”专业村,相应培育“一品一社”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水平。结合4万亩经济林大面积挂果的实际,加强贮藏保鲜设施建设,培育果品加工企业,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增值增收。 

  千方百计搞活文化旅游产业。坚持多元开发、点面开花的原则,全面加快旅游开发步伐,通过整合开发乡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心两区四点五线”(即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长城古堡、黄河风情两个特色旅游区,万家寨、老营、水泉、桦林堡四个旅游补给景点,经典观光、徒步穿越、黄河漂流、水上观光、自驾游览五条旅游线)的精品旅游格局。同时,加强文化旅游宣传,不断提升偏关旅游知名度。 

  (三)着力推进城乡建设,在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做优县城、做特城镇、做美乡村”,以县城为龙头,万家寨、天峰坪、水泉等旅游特色乡镇为支撑,新关、窑头、陈家营等集镇为纽带,老营、楼沟、南堡子、尚峪等传统农业种植片区为基础,明确城镇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特色新型城镇化,全力构建县城带动、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坚持突出古关古韵特色,完善功能、拉大框架、提升品味,主动融入晋西北中部城镇群。依托老城、东拓南进、北优西调,进一步打造西山、塔梁生态文化景观带,优化黄河路、护宁路、关河路、万佛路、长城路、龙华街、文笔街、古城大街八条城市发展主轴线,拓展新城区,改造旧城区,配套完善市政设施,力争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特色新城。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增强中心城区与小城镇的经济纽带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加强农村道路、电网、安全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战略转换。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县城集聚效应、小城镇带动效应,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向县城和城镇集中,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协调发展新格局,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 

  (四)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实施生态立县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坚持增绿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举、绿化美化并行,继续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创建“省级造林绿化示范县”,重点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力争“十三五”末,全县新增造林面积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45%。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实施最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限制开采地下水。坚持保护为先,加快偏关河、县川河、杨家川河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工业企业污水深度处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和中水回用。调整建设用地结构,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土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动循环低碳发展,全面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五)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在和谐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提质升位、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协调、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20年,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扩大创业融资支持,推动以创业促进重点人群就业。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偏关民间艺术瑰宝。启用数字发射高山台站,建设全民健身中心,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硬件达标,争取“十三五”末全县公益文化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大力弘扬双拥工作传统,争创第八次全省双拥模范县。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落实“4438”工作机制,狠抓安全责任和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八个零”的工作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六六创安”工程,全面深化平安偏关建设。 

  (六)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在开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以开放倒逼改革,深入落实国家及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财政金融体制、农村土地确权等改革,使市场主体更具创造力,县域经济更具竞争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与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联通。全面推进司法、社会治理、教科文卫等体制改革,切实增人民福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中介组织发展,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和非法传销行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强化预算公开、执行、监督和管理。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加快形成政府购买市政服务的运营方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土地、林权等农村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规划和建设关系偏关位次进退,关系偏关未来发展,关系偏关民生福祉,我们要不负重托、勇于担当、创新苦干,使“十三五”成为偏关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县委提出的“1551”发展战略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县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个关键、两手硬的重大思路要求,全面落实市委“1661”发展战略,全实施我县“1551”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向好。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节能减排、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等14项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为了完成好上述目标任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不断增加扶贫投入。在千方百计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同时,县财政要保证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增长比例不低于公共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同时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以全县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百企千村”、整村推进等项目为平台,依法依规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支农资金,统筹协调、综合安排,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强力推进“五个一批”。要按照中央、省、市统一安排,打好“产业开发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政策兜底脱贫”五大组合拳,全年计划脱贫5000人。投资850万元,在8个试点村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在12个试点村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00人,并投入140万元用于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接受中职中技、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学生,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连续补助2年。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生活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3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人。开展金融扶贫,积极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向扶贫事业。2016年计划协调金融单位发放小额贷款300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类项目,同时给予贴息支持。 

  着力构建多元扶贫格局。要凝聚攻坚合力,切实抓好对口帮扶、企业帮扶、社会帮扶等工作,实现领导干部分级包抓全覆盖、扶贫工作队驻村全覆盖,贫困村农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结对帮扶全覆盖。县乡两级都要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乡镇要成立扶贫工作站,充实加强扶贫工作人员;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鼓励民营企业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专项扶贫,招募志愿者参与扶贫服务活动;要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大家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大扶贫格局。 

  (二)抓好项目建设,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高端定位积极谋划。落实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项重点任务,下一步在谋划项目时,要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和重点,坚持用战略的思维谋划定位,切实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契合我县功能区定位、体现偏关自身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一批清洁能源、绿色循环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等“补短板”的重大项目,做精、做细、做实重大项目库。 

  集中发力招商引资。有针对性、选择性地采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有效方式,抓好招商引资。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风电、光电资源,甄别引进一批有实力、愿推进、善经营的大型风、光电企业;充分利用我县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适宜小杂粮种植的优势,引进一批绿色循环农业、杂粮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引进一批旅游开发企业。重点落实黄河万家寨山西实业有限公司和潞安集团合作的5万亩油用牡丹和光伏发电一体化项目,首乐能源、穆勒四通和山西火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黑枸杞与光伏发电一体化项目,以及黄河偏关段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力争一批战略性、标志性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在继续抓好已开工的恒兴、山投、龙源、黄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带等项目的同时,以煤电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重点谋划发展火电、新能源及煤炭物流等重大产业项目。抓好37项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年度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要千方百计服务好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创优发展环境,抓好项目推进。保障服务好已开工的华能2万千瓦光电项目,确保年内并网发电;积极推进龙源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协调服务好已拿到“路条”的北京华祥2万千瓦光伏项目、国电科环10万千瓦风电项目,力争尽快开工建设;跟踪推进前期工作进展较快的穆勒四通2万千瓦、山西首乐1.8万千瓦2个光伏扶贫项目,力争尽快落地开工,年内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有一定基础的华润10万千瓦、盾安5万千瓦两个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拿到“路条”,加快核准备案;继续协调服务好209国道改线、准朔铁路建设、天然气入县工程及9个加气站建设,做好各项配合工作;加快推进同煤、博泰、国新煤台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尤其要抓住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的特殊机遇,积极协调推进华电广宇2×110万千瓦煤电项目,配合项目单位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全力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并开工建设。同时,要继续高度重视重大产业项目分类考核,全力抓好9个分类考核项目的筛选、确定、服务和推进工作,力求考核成绩位次前移。 

  (三)强化农业基础,致力发展现代农业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实施水利水保工程,计划完成实灌面积1.92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2万亩;投资1460万元,新建陈家营、楼沟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四处;投资1100万元,实施京津风沙源项目,治理小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建设水源节水工程20处;积极推进马家山小型水库前期工作,计划解决近1万亩的耕地灌溉问题;加固淤地坝5座;积极推广旱作节水技术,重点推广玉米、谷子的地膜覆盖,覆盖面积达到8万亩。加快重点乡镇农业机械化进程,机耕面积达到28万亩,机播面积达到26.5万亩,机收面积达到17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严守“两条红线”,确保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55.58万亩,基本农田稳定在45.58万亩。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传统产业“四大板块”结构调整力度,夯实传统农业,提升设施农业,壮大畜牧产业,发展林果经济。大力推广小杂粮种植,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全县粮食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42.66万亩上,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粮油产量稳定在1亿斤以上;改进种植品种,在去年试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推广藜麦、363葵花、万寿菊等农作物新品种,改变品种单一的种植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充分利用已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偏关小米、羊肉两项认证产品,打造“田峰五谷杂粮”、“恒堡余”等杂粮品牌;大力推广得到农业部认证和许可的老营“意丰”牌“无公害”蔬菜,打通销售渠道,叫响品牌知名度;借鉴推广黑豆埝日光温室的成功经验,辐射带动全县发展反季节水果,打造现代高效农业;继续实施羊产业“三补一贴”奖补政策,计划年内发展5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4500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全县羊饲养量稳定在80万只左右。健全营销体系,鼓励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以网络营销方式拓展销售市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重点推进县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力争尽快建成投运。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围绕即将进入盛果期的白水大杏积极引进建设果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增值增收。协调服务好山西投资集团种羊场和肉羊育肥场项目以及恒兴食品有限公司羊肉深加工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通过延伸产业链,推进我县羊产业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工作,年内完成确权发证任务。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体系,积极开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的产权流转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三资”平台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规范运转。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同时,以服务乡村金融为抓手,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此外,着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项目的建设,年内启使用。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完善城市规划编制。牢固树立规划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县城规划工作进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进一步编制和完善各项专业规划和集镇规划,重点抓好城市绿化规划和水系规划,加快实施城市管网规划,着力做好县城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总规、详规及专业规划的多层次规划体系,确保今后所有城镇建设项目在规划内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年内要完成城市排水防洪防涝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县城总体规划部分区域的修编工作。同时,要强化城乡规划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行为,规范城乡建设秩序。 

  推进市政基础建设。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原则,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卫星镇为组团、中心乡镇为节点、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城镇化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县城“创卫”为载体,在开通县城外环路、建成西北循环线,打通“大动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建设。今年,要具体推进街巷道路硬化、古城大街仿古立面整治、城区河道整治、排水管网铺设和绿化、亮化等重点工程。同时,要加快2015年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任务按期完成。要尽快完成2016年棚户区改造任务的计划编制、申报审批和落实资金等各项工作,确保按时开工建设。此外,要全力争取209国道二期改造项目和县城南外环路项目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彻底解决城南大车流量多,管理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加强集中供热管理,发展集中供热事业。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要强化城市经营管理,整治县城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确保创卫净化、硬化、美化、亮化、绿化 “五化”效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按照“五个坚持”原则,大力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投资369万元,实施新关、天峰坪、万家寨、陈家营、楼沟、尚峪、窑头等7个乡镇11个村的“一村一井”配套工程;投资343.5万元,完成22.9公里窄路面拓宽工程;投资3274万元,实施油坊头10kV支线等4条线路新建改造及东尚峪低压改造工程;加快老营到柏羊岭9.25公里以工代赈道路建设工程;全力推进迤南路改造维修项目的申报审批,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同时,继续对国道、省道、主要县道沿线、县城区及中心镇周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乡村清洁工程,计划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860套。2016年申报建设万家寨镇老牛湾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天峰坪镇寺沟村市级宜居示范村。 

  (五)打造旅游产业,壮大文化旅游经济 

  完善旅游发展规划。鉴于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积淀厚重的实际,开阔视野、整合资源,聘请专业团队,对我县整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顶层策划、高端创意,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拓展和提升。年内力争完成全县旅游发展总规、控规、详规以及老牛湾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 

  开发精品旅游项目。继续抓好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建设,完成水泉堡主街道立面整治,力争早日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深度推进寺沟护宁寺“黄河、长城边塞风情游”景区二期工程建设,继续跟踪已上报国家文物局的老牛湾堡修缮和寺沟长城修复二期项目,让中华民族的“两大精神”得到传承;全面提升老牛湾景区品质,巩固提升省级风景名胜区,打造3A级精品旅游区。今年要加快推进已开工的老牛湾客运码头建设项目,力争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已列入省交通厅“十三五”建设规划的黄河老牛湾至龙口航道治理项目,做好各项前期工作。要围绕老牛湾、乾坤湾、黄河水利枢纽、护宁寺、红门口“五大景区”,不断优化景区的一体化服务配套工作和景区的衔接工作,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整体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启动申报柏杨岭、青杨岭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积极争取包括老营至丫角山、丫角山至水泉、水泉至明灯山、关河口至火烧埝4条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早日打通偏关旅游的“主动脉”,实现“五大景区”的完美互通。探索谋划关河口、寺沟、柏杨岭、水泉等12个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旅游项目招商手册,出台旅游招商优惠政策,利用整体招商、PPP经营等多种模式,有选择的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景区建设或开发重点旅游村,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扶持文化旅游产业。以老牛湾村为试点,逐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步伐,引导农家乐整体规划、差异打造、重组合作、集群开发,形成乡村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模式,并逐步向其他旅游重点村推广,实现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换代。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布扎、玻璃雕刻、剪纸、面塑等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把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产业理念、当代消费时尚紧密结合,开发系列文化产品,辐射带动全县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加强文化旅游宣传。利用多种媒介、多种平台、多种渠道,对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宣传推介。积极对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策划推出偏关县文化旅游专题报道,打响“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黄河风情特色县”、“九边重镇第一城”、“黄河入晋第一湾”等文化品牌,提升偏关旅游知名度,加快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化。 

  (六)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严格落实省政府林业建设“三加三不减”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综改标杆项目的实施机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保二期人工造林、巩固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低质低效林改造等重点项目,巩固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2万亩,薪炭林1.61万亩,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3.5万亩,通道绿化工程9公里,改造低质低效林0.8万亩,实施天保二期人工造林项目0.3万亩,打造生态林业精品工程,全力创建“省级造林绿化示范县”。同时,结合县城创卫,大力实施“见缝插绿”工程,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小区的可用空间,见土补绿、见缝添绿,做到庭院栽树木、道路遮绿荫、阳台种花草、墙壁挂绿藤、屋顶见绿色,不断提升县城绿化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切实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源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新建镇级污水处理厂减排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现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着力抓好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强化煤炭、电力等行业企业的深度治理设施建设,严肃查处企业违规排污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把好项目建设中的环评审批关,对于未取得相关手续的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加强减排工作责任,落实好减排重点项目,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七)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做好控辍保学和教育惠民工作。继续加大教育基础建设投入,实施第二小学护坡和冲水厕所建设工程;积极申报新建实验小学教学楼项目,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年底前完成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认真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实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县乡“一票否决”制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全民健身中心前期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投资维修改造塔梁体育场。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60场送戏下乡任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此外,积极推进长城保护规划编制,积极做好丫角山长城、老营堡等长城、古堡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职工、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做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各项救助工作,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启动运行马家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新建1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困难。加快公租房新建和续建工作,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继续加强社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升“省级平安县”建设,开展“六网覆盖”工程,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打黑除恶的高压态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八)抓好安全生产,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按照“三个坚决防止”的要求,坚决守住安全稳定的底线。坚持“三个决不能过高估计”的基本判断,按照“三个敬畏”、“三个越是”的要求,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把安全生产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以最严格的措施抓好安全生产。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强化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工作要求,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县、乡两级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安委会,分管领导每月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要强化部门的监管责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做到全覆盖、全天候、立体化。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企业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切实加大追责问责力度。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督查的通知》精神,加大安全生产追责问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制度,对不能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对违法生产打击不力、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的部门、乡镇、企业及相关责任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两个关键、两手硬”的要求,认真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做到 “忠诚干净担当”,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持续狠刹“四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等改革工作。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严格执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按照已经公布的两个清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筹备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部门监督、运行监察”的原则,整合现有分散的专业交易平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努力做好群众工作。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带着感情责任,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要关心帮扶困难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前景无限美好,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全面实施“1551”发展战略,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谱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