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县政府文件

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偏关县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09-20      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相关文件

政策解读:偏关县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偏关县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偏关县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发改产业〔2022273号山西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晋政办发〔202234号)和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忻州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忻政办发〔202234号)要求,结合我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强化财政税费政策支持(10

  1.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最低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月)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适用政策的中小微企业范围:一是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二是房地产开发经营,标准为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亿元以下;三是其他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责任单位:县税务局

  2.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缓缴期限继续延长6个月,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部分税费延缓缴纳6个月责任单位:县税务局

  3.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落实国家、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结合我县城区公交企业经营困难的实际,统筹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存在困难的新能源出租车、城市公交运营等支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奖补政策的支持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交通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

  4.2022年至2024年扩大“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顶格落实执行省级“六税两费”减免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

  5.根据条例授权和本地实际,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税务局

  6.落实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政策。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责任单位:县税务局、财政局

  7.落实好国家及省、市降低企业社保负担相关政策,2022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按照规定发放稳岗返还,大型企业按照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50%返还,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提高至90%责任单位:县人社局、财政局

  8.加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奖补,积极争取上级技术改造、数字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的专项资金,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达到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分别给予一定奖励。对“链主”企业每提高5个百分点本地配套率的,按照配套率增幅相应采购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

  9.落实好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其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75%等优惠政策。通过发放科技创新劵的方式对购买创新服务、开展技术合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资助,每个企业年补助额不超过20万元,资金由省、市财政按1:1配套责任单位:县教科局、财政局、县税务局)

  10.加大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力度。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落实好制造业、电力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责任单位:县税务局)

  二、全面落实金融信贷政策(8条

  11.2022年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持续推进LPR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贷款定价机制,并将货币、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政策红利向终端利率价格有效传导,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严格落实信贷融资收费和服务价格管理规定责任单位人行偏关支行、忻州银保监分局偏关监管组)

  12.强化体系化普惠型融资担保服务,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银担合作。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完善融资担保补偿补贴机制。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逐步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责任单位:县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

  13.推动银行机构完善制造业信贷投放考核权重设置,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倾斜。引导大型银行分支机构结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逐步提高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定期梳理稳增长重点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做好银企对接服务。责任单位:县工信局、人行偏关支行、忻州银保监分局偏关监管组)

  14.积极运用支小贷款政策工具,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强化与征信、担保对接,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力度。(责任单位:县财政局、人行偏关支行、忻州银保监分局偏关监管组县金融服务中心)

  15.提升续贷转贷比重,提高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效率。落实无还本续贷、分期偿还本金、年审制贷款等政策,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责任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人行偏关支行、忻州银保监分局偏关监管组)

  16.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进度,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适时开展银企融资需求对接会。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偏关分局、人行偏关支行)

  17.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名单+信息档案”共享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信贷产品。责任单位:县工信局、人行偏关支行、县金融服务中心、忻州银保监分局偏关监管组)

  18.支持忻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将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最急需的水、电、气、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信息归集形成大数据,有序扩大涉企信用信息共享范围,丰富数据归集和交换方式,提升信用信息数据的可用性,支持银行对企业精准“画像”和信用贷款发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对接“信易贷”平台,创新开发“信易贷”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信用贷款规模和质量。责任单位:县发改局人行偏关支行、县金融服务中心)

  三、推进工业产品保供稳价(7条

  19.坚持绿色发展,严格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确定的企业名单和电价标准,落实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电价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行业企业范围,对能效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企业和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在建、拟建企业用电不加价,未达到的根据能效水平差距实行阶梯电价,加价电费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20.建立健全煤炭储备体系,增强煤炭稳定供应、市场调节和应急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21.协调重点工业企业用煤保障,根据企业需求,协调有关煤炭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与重点工业企业对接合作,保障企业用煤需求,促进企业稳定运行。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22.密切监测煤炭、铁矿石、钢铁、化肥等大宗原材料市场态势和价格走势,深入研判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的影响,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县市场局)

  23.加强大宗商品领域价格监管,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对大宗商品领域举报线索,从快核实,依法办理。责任单位:县市场局)

  24.加大对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发力度,支持企业投资开发铁矿、铝矿等具备资源条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对符合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要求的铁矿、有色矿山开发项目,依法依规呈报省、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履行核准程序。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25.推动废钢、废有色金属、废纸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城市矿山”对资源的保障能力。积极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商务局)

  四、充分挖掘投资与消费潜力(25条

  26.组织实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落实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发挥风光资源优势,推动一批风电、光伏产业链项目落地偏关。积极支持风电装备、光伏装备制造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27.全面梳理全县煤电机组能耗,按照全省《煤电机组节能减碳改造技术路线指南》《“十四五”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实施方案》,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进供电煤耗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有序开展超临界改造。积极布局高参数、大容量先进煤电机组。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28.加快推动纳入规划的跨省区输电线路和具备条件的支撑性保障电源前期各项工作,配合好“蒙西-京津冀直流”工程建设。同时,加大力度推动我县电网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行政审批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偏关分局、国网偏关供电公司)

  29.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改造行动。聚集国家和省、市节能降碳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重大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30.对照国家、省级、市级层面制造业重点领域,引导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市级各类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我县制造业产业规模。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31.按照省实施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双百”攻坚行动计划,组织我县重点项目遴选申报省级产业基础再造项目,争取各类政策支持,推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加快实施。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3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施产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组织我县重点项目申报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

  33.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持续完善梯次培育体系,2022年新培育认定2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34.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大力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每季度举办一次“三个一批”活动,及时跟踪调度重点项目,力争一批制造业领域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强化经济产出,层层分解压实任务,努力提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确保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行政审批局、县自然资源局)

  35.统筹规划、积极布局全县5G、数据中心、光纤、物联网、北斗系统、遥感、量子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资金。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布局数据中心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36.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积极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

  37.按照上级支持鼓励盘活存量资产政策,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健康发展,加强宣传和培训,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38.持续巩固提升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坚决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坚决禁止新增产能,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局)

  39.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与延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培育碳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加快煤化工行业高端多元低碳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

  40.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服务,积极培育省级和国家级服务业制造示范企业。引导和助推现代物流、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41.加大“首台套”应用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保险补偿制度对我县项目的支持。落实好上级技改资金对获批国家支持项目给予补助资金1:1奖励政策。对首购首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或重大创新产品的,县财政可按购买价格1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局)

  42.积极争取上级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保险补偿制度对项目的支持,落实对符合山西省保险补偿要求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以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单户企业最高补贴500万元。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

  43.支持我县保险机构在上级推出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后,加大此类保险产品推广力度,优化承保理赔服务,加大对出运前订单被取消风险的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责任单位忻州银保监分局偏关监管组)

  44.落实好国家、省、市稳外贸相关政策,按照上级外贸发展支持措施,大力支持我县外贸发展,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宣传指导,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扩大出口。责任单位:县商务局)

  45.按照山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开展中欧班列,引导企业扩大出口。大力组织出口物资货源,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局

  46.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领域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更多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县重大外资项目给予土地、环保、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便利外资企业高管及其家属来华,推动项目早签约、早投产、早达产。(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卫体局

  47.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扩大优质工业产品消费市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局

  48.按照《山西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建立完善质量追溯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覆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进货验收、生产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县市场局、县教科局

  49.鼓励我县依法设立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标准修订工作。对在标准化领域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按照《忻州市标准化突出贡献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奖励。积极参与创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责任单位:县市场局

  50.积极组织我县先进制造业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打造我县制造业品牌。(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五、完善资源要素和环境政策(7条)

  51.保障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土地供应,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加强“标准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出让力度,2022年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出让“标准地”宗数占本开发区工业用地的比重不低于80%。(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52.认真落实《山西省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办法(试行)》,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按程序合理转换。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53.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程,2022年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0人以上,着力解决工业企业用工难问题。(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科局、县发改局

  54.按照国家、省部署,落实我省“十四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方案,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能耗强度目标。落实好国家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加强与统计部门对接,科学核算相关数据,在“十四五”考核时相应予以扣减。(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统计局

  55.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能耗双控工作支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积极争取我县符合重大项目能耗单列要求的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目录,并加快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56.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体系,坚持精准实施企业生产调控措施,实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动态管理,免除或减少A级、B级和重大民生保障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停产、限产。(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偏关分局

  57.对能源产业、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节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进度,保障尽快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偏关分局

  六、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政策保障(7条)

  58.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调度监测,定期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统计局

  59.深入开展入企服务活动,围绕促进企业提质升级、实施企业精准服务、遴选树立龙头标杆三大任务,践行“我为企业办实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60.落实《山西省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着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优质服务,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落实省“五有套餐”配套办法,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府服务超市,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责任单位:县审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县市场局

  61.落实省、市“市场主体建设年”工作安排,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大帮扶力度,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确保净增2户。(责任单位:县审批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62.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突发疫情情况下保障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正常有序运行。针对国内疫情点状散发可能带来的人员返程受限、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风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尽最大努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加大对企业在重要节假日开复工情况的监测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卫体局

  6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各相关部门将本部门相关政策逐级传达,设立政策解读专线电话和网络信箱,指导企业便捷享受政策红利。(责任单位:县直有关单位

  64.建立由县政府领导牵头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协调机制,负责政策跟踪落地、政策效果评估、政策研究储备、解决重大事项等工作,统筹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各单位建立工作专班,推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局会同县直有关单位

  各有关部门要把稳定工业增长摆在当前工作重要位置,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千方百计推进助企纾困,多措并举稳住市场预期,全力以赴保障工业平稳运行,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