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偏关 >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偏关,自然资源丰富。2012年,全县总面积2828097亩,其中农业地877374亩,可净用耕地80万亩,人均8亩多。宜林面积104万亩,人工草地和天然牧坡20797. 8亩。

  地下资源,已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铁矿、铝矾土、铁锰矿砂、硫铁矿、油母页岩、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石英石、明矾、黏土、石砂、白泥等。煤属河东煤田,储量为9至12亿吨,面积90平方公里。煤种为气煤、瘦煤,发热量在7100大卡/公斤左右;铁矿为“窝子矿”,储量4800万吨,含铁量40%;铝矾土储量7125万吨;硫铁矿储量为4180万吨,提磺率20%左右。石灰石、黏土、石砂等遍布全县。

  广阔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林、牧、副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展工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偏关人民依靠丰饶的资源,凭借自己的双手,奋发图强,建设美好的家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下简称建国以后),偏关人民充分利用资源,科学开发资源,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得到全面进步,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偏关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梯田,打坝淤地,截潜流,打井修渠,建水库,取得了一定成效。70年代“农业学大寨”期间,靠工人、小平车修了不少梯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县委、县政府把建设保水保田的基本农田作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的生命工程来抓。按照统一规划,坚持专业队长年作战和春秋两季大会战相结合、人机结合、集中连片的治理方针,集中130余台推土机长年投入农建工程,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建设模式工程;乡镇组织各村打破地域界限联村会战,集中农业机械和人力建设重点工程;各村委组织农户联合,使用积累工和义务工建设样板工程,发挥了各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通过对整条沟、整座山、整个坡分期分批的综合治理,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片成面、村村接近、乡乡相连的大规模连片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治理效益。到1997年,建成万亩和千亩以上机修梯田片15处,形成了以基本农田为主的20万亩综合治理规模片,全县基本农田达到28. 8万亩,农民人均3亩。基本农田的增加,改写了偏关广种薄收的历史。1997年,全县粮油播种面积由1981年的61. 6万亩减少为43万亩,减少30%,但粮油总产量由1981年的1630. 5万公斤增加到4500万公斤,增长2. 76倍。基本农田平均亩产200公斤,比坡耕地提高了一倍多。为此,偏关被评为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禹王杯”先进县、机修梯田先进单位、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水土保持红旗单位、重点流域先进县,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偏关盛产小杂粮,主要有谷子、马铃薯、糜子、黍子、黑豆、豌豆、莜麦、玉米等,另有胡麻、蔬菜。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 6万亩,其中玉米10万亩,谷子8万亩,马铃薯8万亩,豆类4万亩,糜黍4万亩,油料5万亩,蔬菜1万亩,其他杂粮2. 6万亩。以张杂3号谷子、优质玉米、脱毒马铃薯为主的三大作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形成东南山马铃薯、关河沿线玉米、北山区谷子为主的三大基地。采用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日光节能温室等技术,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2012年,粮食总产量4431. 6万公斤、油料总产量536. 5万公斤。20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9万亩,粮食总产量1.69亿斤,油料总产量198万斤,大棚蔬菜总产量1305万斤。